錢與自由

公众号:心棲

你以為你想要的是錢,其實你渴望的是自由

最近在課堂上,我問學生一個問題:「你最近一次花錢,是真的快樂的嗎?」這問題一丟,教室裡忽然安靜下來。原本熱絡的氣氛,突然變得像午后的光線那樣柔和而黯淡。

大家想了想,開始慢慢吐出答案。有的人說:「買完就後悔了。」有的人笑說:「本來以為會很開心,結果刷卡之後心裡很空虛。」還有的說:「我根本捨不得買,光看到價錢就自責。」

這讓我意識到一件事:我們表面上說想要錢,其實跟錢的關係卻非常疏離。

在心理學裡,這被稱為金錢焦慮(money anxiety)——一種來自對財務未來不確定的恐懼,以及深藏於自我價值感裡的不穩定。許多人成長過程中從未被好好教導怎麼看待錢、

使用錢,也沒有機會釐清「金錢」到底對自己而言代表什麼。

於是,我們用錢來證明自己夠格、夠好、夠成功;用錢來填補內心的空洞;用錢來交換別人對我們的看重。可是這麼做,錢一離手,內心又被抽空。因為我們追的不是金錢,而是透過金錢投射出的「被愛」與「值得」的幻影。

我問學生:「你們要的,真的是錢嗎?還是那個可以用錢買到的、很短暫的快樂?而那個快樂,真的需要那麼多錢才能換來嗎?」

當我們被慾望驅動,總覺得「還不夠、還要更多」,就會掉進「匱乏型思維」(scarcitymindset)的陷阱。古希臘哲人伊比鳩魯說:「最少需要的人最富有。」而我們卻困在「還要更多」的匱乏中…這個陷阱讓我們永遠覺得自己不足,不敢花錢,又渴望透過消費

來證明自己;不斷追求,卻從不滿足。

於是我反過來問自己:「那我的快樂是什麼?」我很誠實地告訴學生:「我現在的快樂是買東西。」但我很快意識到,那種快樂的本質,不是物品帶來的滿足,而是那一瞬間我感覺自己是自由的。我不需要等發薪、不需要經過誰的允許,我可以為自己作主。

我想要的,根本不是錢本身,而是透過錢所體現的那份自主感。而這種自主,是一種心理狀態,也是一種信念:「我值得擁有,我可以選擇,我有能力為自己做決定。」這時,我開始留意自己購物時的心理變化。我發現,當慾望高漲時,大腦會自動放大物品的價值與象徵意義,彷彿那個東西能解救我、肯定我。心理學指出:當慾望高漲時,我們

會放大物品的價值與象徵意義;但當這股衝動退卻後,理智回來,就開始自責與懊悔。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研究顯示,52%的非必要消費會引發後悔——這正是大腦被「想像快樂」欺騙的證據。

這不是我們不理性,而是我們的大腦在多巴胺釋放的時候,讓「想像的快樂」被過度美化了。這時候,我們其實買的不是東西,而是那個「擁有之後的自己」——一個感覺被肯定、值得被愛、掌握生活的理想自我形象。

可惜這些快感很短暫。當那個被投射的理想沒有兌現時,我們才驚覺:原來我們真正渴望的,不是某個東西,而是那種「我可以」的感覺——一種對自己生命主導權的確認。

有位學生很認真問我:「老師,那你怎麼相信錢會來?」我笑了笑,說:「當你做讓自己真心快樂的事時,錢就會來。」

這句話背後,其實是一個心理學原則:內在動機(intrinsic motivation)的力量。當你投入你熱愛的事,你會散發出熱情,而熱情會創造價值。當價值產生了,金錢自然跟著來。不是因為你追它,而是因為你在流動、在發光。

我想起自己曾經有一段時間,工作不穩定,收入忽高忽低。那時候,我有點逃避去看戶頭的餘額,也總是在想:「等我有了多一點錢,我就會比較自在。」直到有一天,我鼓起勇氣買下一雙很喜歡的鞋子。那一刻,我內心有一種莫名的滿足——不是因為鞋子,而是因為我終於允許自己去擁有。我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眼眶泛淚。因為我發現,我其實不是在買鞋,而是在告訴自己:「你值得。你有選擇。」

那一晚,我沒有感到後悔,也沒有焦慮,只有一種沉靜的平安。因為我知道,那不是衝動性的消費,而是一種對自己的認可。

我們不是真的想要錢,我們想要的,是在沒有錢的時候不覺得羞辱,有錢的時候不覺得恐慌;我們想要的,是那種即使口袋不滿,也能挺直腰桿,知道自己依然有選擇、有價值的自由。我們以為自己需要更多金錢,其實,我們只是渴望內在那一份「可以做自己」的權利。

走到這裡,我才忽然明白,或許錢從來都不是外在的東西。它就像一面鏡子,映照的,不是我的購物慾,也不是我的戶頭數字,而是——我怎麼看我自己。

或許,我就是錢,錢就是我。

我怎麼看待自己,我的錢就會怎樣來到我身邊,怎樣離開我,怎樣對待我。

如果我相信自己有價值,錢也會相信我值得擁有它。

如果我時時懷疑自己,錢也會時時飄走,躲起來。

最終我們想擁有的,不是錢,而是一個我們敢說:「我值得」的自己。

而這,才是我們真正該上的「金錢課」。

那晚結束課堂後,我留了一個小作業給學生,不為了紀錄消費金額,而是邀請他們練習,重新認識錢與自己的關係。

試著在一天結束前,寫下這三件事:

—— 今天我在花錢的那一刻,心裡其實在想什麼?

—— 這筆花費,是為了滿足什麼樣的需要?

—— 那個當下的我,是不是相信自己值得、可以、被允許?

不用追求什麼標準答案,只是安靜地,讓錢帶你看見自己。

你會發現,錢從來都不是問題,它只是誠實地映照出:你怎麼看自己,又如何對待自己。

有人說,錢會放大一個人本來的樣子。

我說,錢只是靜靜地映照出:你相信你是誰。

所以,錢不是數字,不只是工具,也不是一個外在的成就標記。

它其實就是你對自己的回答。如果你是自由的,那麼錢就不再是一種焦慮。

如果你是值得的,那麼錢也會理直氣壯地流向你。

問錢是什麼,其實是在問:你,是誰?

发布:2025-05-20


公众号:心棲
我喜歡與人對話,也習慣靜靜陪著人走過情緒的低谷。 過去在教育體制中任教多年,陪伴過無數學生度過迷惘、壓抑與身份探索的 ...
20 则内容,10 人关注。   了解更多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