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陆国良
近来的几则震惊教育界和广大社会的校园事件很明显地证实了这个社会病了。之前只有当媒体报告有关西方尤其是美国的新闻时才有所闻,但如今已经渗透了大马的各阶层生活中,不得不思考这等风气到底从何处来。众说风云,专家各持己见。其实雾里看花,终究难以明了,我也就不扯这摊浑水了。
政府提出十六岁以下的学生禁用手机为考虑方案,有人说治标不治本。又有人提出真正的罪魁祸首是社媒,要禁就禁社媒,心想谈何容易呀!儿子听到这个消息调侃说:“我们要玩线上游戏,用电脑就好,何必用手机这么小的荧幕。还有,如果要禁社媒,那不是连大人都要禁,不太可能只禁少年人,认为只要户口锁定十六岁就可以了吗?只要网路还在,我们是有办法上网交流的。”
年轻人很有创意,只要想做的就没有做不到的事。犯罪分子可以为了干案不被发现,千方百计发挥创意来达到目的,这就是学习的动力。孩子们已经尝到线上游戏和社媒的甜头,如果将其挪走,就可能激发更多的动力和动机来达到目的,到时候所有的注意力可就都花在另一个地下网路,然后政府又要头疼解决因此衍生的问题。
科技已经发展至人工智能了,但是人的智慧并没有与之并进,所以发生了情绪和智能真空。这可能与牛顿定律有关,即物件移动的速度减低了物件所在空间的压力,会将所有搁置在旁的质量吸进正在移动的空间轨迹。如果别的变量如温度和空间固定,那么高速移动就会创造真空了。想象一下温度同等于情绪价值和人际温情,而空间代表胸怀和格局,要想避免真空现象出现或恶化,在科技发展的同时,就必须调整别的变数,才可能改变未来的轨迹。要不停止或减缓发展的速度也行,只要是以人为本,发展才得以平衡。
有人又会问温度升了,空间没增,行吗?那压力会越来越大,导致爆炸,也不行。就如西方国家看重情绪价值,给孩子们满满的温情,结果孩子们同样遭殃,格局没变,信心不同步地大增,喂养着自我中心,结果直接爆炸成许多精神状况和虚空。那如果温度不加,格局升级行吗?那就是在创造机器人,理智爆棚,但没有温情和情绪,你们说行吗?既然如此迂腐,不如我们一起回去原始时代的生活不是最好吗?好像有道理,不过是否甘愿呢?现在一天没了手机就好像活不下去了,还会想回去原始生活?
所以我想为了减缓真空现象,多注意温度和空间才是上上之策,而不是将已经向前推进的再拉回来。孩子们在看笑话,质疑我们的格局太小了。也许牛顿真正的贡献是形而上学,而非物理学吧!

支持作者
喜欢这个作品?请略表心意。
发布于 2025-10-19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1 comment
言之有理。用科學物理來說話,厲害。在下佩服!佩服!這句“我们要玩线上游戏,用电脑就好,何必用手机这么小的荧幕。还有,如果要禁社媒,那不是连大人都要禁,不太可能只禁少年人,认为只要户口锁定十六岁就可以了吗?只要网路还在,我们是有办法上网交流的。” 還蠻對的。再來 「既然如此迂腐,不如我们一起回去原始时代的生活不是最好吗?好像有道理,不过是否甘愿呢?现在一天没了手机就好像活不下去了,还会想回去原始生活?」一針見血。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