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徒步记   —   之二   : 爬山客

公众号:生活随笔

山区入夜的快,刚七点天地就全暗下来了,四周寒气袭人,我们一行四人快步走进旅店的餐馆,里头人潮拥挤,餐桌都满座了。一个个不同国籍的爬山客,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三三两两,成群结队,围坐吃吃喝喝,聊天打牌滑手机。人声笑声,一片喧闹,各国语言混杂其间,宛如迷你联合国集会。

餐馆中间有张长长的桌子,我们挤进去坐上长凳子。听到有个女人的声音:“你们又Order炒饭?回去后一年我都不吃炒饭了!” 熟悉的华语,隔着几个位子,我和她打个招呼谈起来,她是新加坡人,同来的二男一女是大马人,越堤工作,长住新加坡十多年,这群好朋友常常相约出国旅游。“ 我是被她骗的,傻傻跟着来,说徒步爬山不太辛苦。” 男生指着旁边一个女的,突然抛出这一句。“ 她说平时有锻炼就不怕,来了才知道山路这么难走,累到半命!”他接着说。女的笑着说:“我天天帮他提两公升的水瓶,让他可以轻松上山。” 我们都笑了起来。

 “为了来尼泊尔徒步,一年前我就开始上健身院做运动,天天仰卧举重,但是这些对徒步爬山没多大帮助,我两腿走得酸痛无力,看来是用错方法了。” 男的继续发牢骚,一脸萌像,逗得大家笑起来。隔天吃早餐时,再次与这群星马朋友同坐,他们拿出家乡带来的咖啡给大家喝。大伙拍了个合照,互相加油打气一番才出发。

一路碰到许多爬山客,男女老少都有。他们来自世界各国,也有尼泊尔当地人。当中有的是一大群人,有的是一家人,几个朋友,两三对夫妻,一对情侣或孤身一人的。擦身而过时,有的会打个招呼,问候说声 “ namaste ”。

有次见到个洋女人,问她从哪里来的,她气喘喘得说:“ 我累得连自己从那个国家来都不记得了!” 曾经被几个尼泊尔男人拦住问:“你们是不是马来西亚人?” 随即跟着秀句马来语,原来他们在大马做工多年了,回来家乡几个月,趁此机会结伴爬山。听到我们讲话中参杂着华语,国语和英语,就猜到是马来西亚人。

一个中午,在一家吃店吃午餐,看到一群人刚到,听到熟悉的国语,忙走出门口一看,果然是马来同胞,他们十几个中年男女,是一支雪兰莪的自愿队(Pasukan RELA)。能遇到自己国家的爬山客,大家都很欢喜,谈个没完没了。离开时,大伙儿互相鼓励,高喊:“ Malaysia Boleh  !”

走在上山路途中,只见一群韩国老年的徒步客,双手持爬山杖,穿戴一身齐全时尚的爬山衣帽,女的还是浓妆艳抹,男的墨镜够酷。接着是澳洲来的两对年老夫妻,后来居上,声称已经七十几岁。证明年龄不是问题,这群人体力不输人,信心十足,不畏山路难行,确实令人敬佩。

走上一座大吊桥,迎面而来一个年轻女生,孤身一人,打个招呼谈谈。她是个台湾大专生 ,单枪匹马没请导游,已经爬抵大本营终点,在下山归途中。我深深佩服 这年青人,有胆识够勇敢,竟能独自徒步上下山。                                                                       

走在陡峭的阶级上,一个小男孩后来居上,很快超越了许多爬山客,他年轻的爸妈尾随而来。跟他们聊起来,妈妈是北京律师,儿子九岁,力气充沛,走了几天都不会累,没埋怨过。她说平时常带儿子爬山健走,让孩子锻炼身体,也培养毅力。这年头,舍得让孩子吃苦的父母不多,这对爸妈真是难得啊!

徒步尼泊尔山间路途中,能认识到形形色色的人,增添精彩有趣的见闻,丰富阅历的当儿,也给了我许多领悟,更为旅程涂上亮丽的色彩。

发布:2025-05-09


公众号:生活随笔
书写走过的日子,记忆岁月的轨迹,以期余生能释怀,放下遗憾和错失,和解自己的人生,回归初心。
6 则内容,1 人关注。   了解更多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