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李秀云
看了一位昔日学生的贴文,心疼她孩子目前的学习状况。
我想起了她的班级。出版第一本书时,我联络了许多学生,其中她也买了书。后来,我再度出版关于学校教学的书籍,再次联络他们,希望他们能捐助,让我把书以赠送的方式送给家长和老师。那一班学生给予我许多支持,让我能安心把书送出去,真的很感恩。
再次联系他们,知道大家过得还不错,也让我感到欣慰——这,或许就是一位老师对学生最朴素的期望。
我教她的时候,是四年级。虽然不是从一年级就带起,但那时我接手的他们,程度尚可,只要再加一把劲,就能追上。四年级确实是个门槛,需要时间教导,但当时的他们很可爱,也很天真。有些学生总是围绕在我身边说话,有些调皮捣蛋,也带来不少“案件”,甚至见了家长。
如今,他们也当上了父母,而我则从高年级调到低年级,并转教国文。学生们原本称我为“老师”,如今都改口叫我“cikgu”了,我也逐渐习惯了。
过去,我编写华文作业;现在,我编辑国文网页。目标始终如一——为了教学。
我很了解学生的心情。三语并学,真不容易!
以前,学生升上高年级,最多一两个被淘汰,我还列为后进生。现在,一年级就有学生掉队,有时不止一两个。
这让我不断去探讨原因,渐渐发现,课程越来越深,学生的程度很快就被看出来。一年级,是他们学习路上的起跑点。幼儿园或许还能玩乐,但一上了小学,便必须迅速收拾心情,投入学习。因为一旦慢了几步,就容易被拉开距离,想追上也十分吃力。
不过,相较而言,国文课还好一点,不必从大量认字开始。可以先从拼音学起,读起来较容易,之后再理解词义。
最难的,是华校的孩子。他们的媒介语、母语多是华语,加上家庭环境影响,许多孩子几乎没接触过国语。幼儿园阶段又多注重英语,因此不少孩子升上一年级时,英语流利得多,老师甚至得以英语来教国语。
有些孩子排斥国语,感到乏味、抗拒。所以教学必须变得多样化,想办法吸引他们、让他们喜欢上学习。
现在的课程真的深。短短几个月,孩子们就要学句子、段落、文章,但许多学生还握笔无力,写字困难,连基本阅读都有问题,要如何跟上?有时候,看了真的心酸。
多年下来,我看到课程越加困难,学生起步慢一点,就很难追回,甚至失去学习兴趣。华语、英语、数学、科学……每一科都难,每天作业一点一点地累积,结果加起来让人喘不过气来。
一旦学生掉队,老师得催功课,家长也急着补课。学生成了夹在中间最吃力的一方。
我们也能更快发现学生的问题。学习障碍、阅读障碍、社交障碍……其实观察细致,就能看出一些端倪。但真正理解学生困境的,又有几人?以前,我会以为他们是懒惰;现在,我不敢轻言指责。联系家长、了解家庭背景后,才发觉,许多孩子面对的问题,早已超出教室范畴。当然,也有例外。
了解孩子的家庭状况后,在学校,老师便扛起教学的责任。
我教了多年,不断尝试不同的教学法。最后发现,听、说、读、写,是学习的关键。我开始先重听说读,再逐步训练写作。有些人不认同:不写怎么进步?不写作业不是会退步吗?
但想想看,孩子的大脑原本是空白的。他们从生活、环境中学习,吸收有用的信息,像电脑储存一样,保留“重要”的,删除“无用”的。
我们都用笔记、手机储存资料,大人都记不住的事,怎能要求孩子什么都得背下来?况且,他们还是充满情感的小人儿,他们会“选择性储存”。他们喜欢的老师、喜欢的内容,自然更容易记住。人不是机器,能力有限,但方法可以多元。
我开始思考:是不是该把笔放下,从听说做起?
幼儿园的老师至关重要,他们得引导孩子、激发学习兴趣。孩子成长的速度不一,有的快、有的慢,老师必须因材施教。
我认同“快乐学习”。老师的创意与爱心,可以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提升能力。
孩子叽叽喳喳说话,其实是大脑释放资讯的表现。那是好事!但往往他们被“太吵”而制止,结果慢慢地,孩子不再说话,资讯也不再储存,学习停滞。
后来我发现,一个人爱说话,是因为他们有内容、有知识。国外教学视频也常见:老师引导学生表达,再动手操作。
因此,我也放下笔,重新出发。
我不断学习各种教学法,融合之后发现,不同方法对不同学生有不同效果。有些家长和校方质疑,但我坚持,因为我看到了成果。
我明白,大脑有限。但电脑可以协助记忆,于是我开始架设学习平台,用谷歌协作空间,把教材上传,让学生在家也能学习。
他们可以自学,不必被动等待教导。我训练他们的自学能力——当他们开始主动学习,或许会发现学习其实也可以有趣。只要学生愿意,就是在学习。
过去,老师和家长总以为:多做作业、多写习题,才能进步。但孩子也是孩子,他们也渴望轻松,也希望玩乐。
于是,我尝试编写更方便的学习平台,不必一再抄写,不靠厚重的练习簿。只要登入平台,就能练习,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甚至用复制贴上的方式完成作业,轻松又高效。
手机、电脑真的帮了大忙。尤其语音功能,可以训练说话,辅助写作、阅读和认字。
我自己写文章,也常用语音功能。出门在外,难以书写时,语音就是我的好帮手。
我鼓励孩子旅行时、在户外时,用语音记录所见所闻,写成日记或作文,再储存进谷歌日记。久而久之,写作能力就提升了。
但也因为这些“另类”的教学方法,我遭受不少质疑与投诉。
我坚持:多学无妨。我的学生学习比别人多,却学得更轻松,也没那么大压力。虽然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但只要愿意尝试,就是在进步。多学一点,没什么不好。
千万别拒绝新学习方式——你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发布:2025-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