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李秀云
“谢谢你!”
一句话,很简单,却是出自真心。我没有回应,只是微笑。我想表达的,其实是:“我懂了。”
我知道她为什么向我道谢,尽管我从未真正帮助过她。是因为我曾为她的孩子撑腰。很多时候,父母也无法为孩子挺身而出,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受伤、无助。孩子越是心痛,父母心中的疼便更深。无论孩子多大,依然是父母心中的宝贝。所以,当一个孩子在困境中寻求帮助,我愿意伸出手——不是因为伟大,只是因为懂得。
我记得她的小儿子,是我教过的篮球员。那一年,我们的队伍不仅拿下州内冠军,还代表州属出征全国赛,一度领先冠军队,最终虽惜败几分,却令人骄傲。后来,我离开了篮球圈,而她的大儿子则继续在篮坛发光发热,甚至超越了我当年的成绩。
这些过往让我回味无穷,但我学会了放下。因为唯有往前走,才能看见不一样的风景,学习不同的课题,让人生多彩绚丽。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曾受过伤。要说“放下”,谈何容易?但“继续向前”,却是唯一能让自己好过的方式。以往的成就终将归于沉寂,不过是点缀人生的星光罢了。离开职场后,也许没人会记得我们曾做过什么,那就不必执着。
我曾深深爱过——对学校的热爱、对运动的热忱、对学习的执着。可时间不会停留,我们不过是在不同的时间点,做着那时最重要的事。
有些时候,我们甚至会做出疯狂、不理智,甚至连自己都意想不到的决定。当情绪主宰理智,一念之间,可能改变一生。
我记得一位同事,曾在巨大压力下情绪崩溃,她说要从楼上跳下去,砸毁上司的车,以示报复。我无法体会她的重担,但我选择静静聆听,以一个前辈的角度陪她分析,并不强求她接受,只是希望她思考。当她说话的时候,我能感受到她慢慢释放了心中的怨气,情绪也渐渐平复。或许,仅仅是有人肯听,她就已经不那么孤单了。陪她喝杯茶,说说八卦,也是种安慰。
我能做的,只是借一双耳朵,聆听对方的倾诉,在适当的时候,安静地陪伴。哪怕当时很忙,但若这点时间能帮上一点忙,何乐而不为?因为我们不知道,在迷茫的时候,一个人可能会做出怎样的举动。
许多时候,当我们面对青少年的问题,总喜欢讲过去自己吃苦耐劳的经历,或者说“我爱你,我会保护你”,却很少真正去了解他们的需要。我们以为自己懂,其实我们并不了解每个孩子的心思。
有时,一个青少年会毫不犹豫地跃下高楼,也许并不是需要多大的勇气,而是一瞬间的冲动,一个短暂却致命的念头。这些问题,也许早已在他们心中累积,只是我们没有察觉。
作为教师,每天面对成百上千的学生,难免将问题视为日常,可对学生来说,却是人生中的重击。就像医院里的病人觉得自己凄惨万分,而医护人员却已见惯不怪。这种落差,往往让人更加孤立无援。
所以,当孩子愿意开口诉说,代表他们真的走到了困境的边缘。他们并不求解决方案,只是希望有人听一听,说一说。
我也曾希望,我的孩子在求学路上,能遇到一位明师——懂他,引导他。因此,我也努力调整自己,看待问题的角度,尝试以更多元、更温柔的方式去理解他们。
挫折来临时,我们常说“放下”,但真正需要的,是勇敢地面对。只要曾为自己努力争取过,就可以问心无愧。
我希望孩子也是如此——即使未来仍是个未知数,也要勇敢走下去。因为只有走过的人生,才算真正拥有过。
发布:2025-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