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懂,再說

公众号:心棲

真正的改變,不是去教一個人怎麼做,而是——懂他為什麼痛。

真正的改變,不是去教一個人怎麼做,而是——懂他為什麼痛。

今早,一位熟悉的來談者傳來訊息。他說:

「老師早,昨晚去接機了。可能就像老師說的那樣,我想太多了。
回家後其實沒啥感覺,還以為自己會想很多。送到家了,安心了,就睡覺。」

語氣平靜,文字簡單,卻帶著一種我熟悉的輕微落差感——那種「以為會很激烈、很難過,結果竟然只是靜靜地過去了」的落差。

那一刻我心裡微微一震,然後笑了。因為我知道,這不是「沒感覺」,這是一種情緒終於被看懂後的安定

很多時候,我們太習慣用「做法」來解決問題。於是關心一個人時,我們會問:「你想怎麼辦?」、「有什麼計畫?」、「那你下一步呢?」
我們想著,要幫他改變,就得先給他方向、給他建議,告訴他該怎麼想、該怎麼做。
彷彿只要想法改變,心態會不同,行動會變好,最後結果自然也會跟著改變。

這樣的邏輯聽起來很有道理,也常出現在企業講座或心靈勵志書裡。

但我後來發現,真正的轉變從來不是這樣發生的。
尤其當你面對的是一個卡住的人、一個正在情緒裡浮沉的人。

人在那個狀態裡,不是因為「不懂該怎麼想」,而是根本沒辦法去想
不是因為「不肯行動」,而是整個人被一股無聲的情緒拉住了腳步
那情緒可能是焦慮、不安、羞愧、內疚,也可能是說不出口的渴望或拉扯。

這就是為什麼我常常說:
真正的改變,不是去教一個人怎麼做,而是——懂他為什麼痛。

當你願意靜下來,陪他待在那個情緒的地方,不催促、不急著修理,也不把希望寄託在「他什麼時候會變好」——
只是單純地看見他、聽懂他,陪他一起感受那些他一個人不敢感受的情緒。
那麼,他就會在某個安靜的夜晚,自己默默鬆開。

他會說:「其實也沒什麼。」
但你知道,那句話背後,藏著的是一場剛結束的風暴。

這種鬆動,不是你「說服」來的,是他自己「走出來」的。
因為他感受到:原來我的情緒,不再需要一個人扛。

我常常看見這樣的瞬間:一個人從混亂走向平靜,並不是因為他突然懂得什麼道理,而是因為有人願意陪他穿越那段黑夜。

我們不是來修理彼此的。
我們是來陪彼此穿過那一段,說不出來的、放不下的、還沒流完的情緒。

而當情緒被看見了,思維才會打開;
當思維柔軟了,心態才會轉變;
當心態穩定了,行動才會自然流動。
這才是一個完整的轉化循環。

所以與其說是「幫助」,我更願意說——
那是一種溫柔的懂,一種在人還沒準備好之前,就已經不急著推他一把的理解。

懂他還無法說出口,也懂他遲遲沒能跨出的,不是意志,而是傷。
懂他不是不想動,而是太久沒有人在他站不穩時,先牽他一段。

這世上很多話,都不急著說。
但有一種懂,若能被靜靜地接住,就足以讓一個人悄悄開始走向自己。

而我,只是想,當那個——先懂的人。

发布:2025-04-22


公众号:心棲
我喜歡與人對話,也習慣靜靜陪著人走過情緒的低谷。 過去在教育體制中任教多年,陪伴過無數學生度過迷惘、壓抑與身份探索的 ...
16 则内容,7 人关注。   了解更多 ≫

1 comment

张烑华 April 22, 2025 - 6:27 pm

心事那无讲出来、有谁人会知。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