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李秀云
那一年,我失去了第一个孩子。
进手术室的那一刻,是妈妈握着我的手,一直安慰着我。坐月子的那些天,她陪着我一起哭,也一遍又一遍地劝我:“别哭了,孩子。”
那一年,妈妈陪我去长江旅行,伤口还未痊愈的我,我一直都是小心翼翼的。我知道,那趟旅程,我真正想修补的,并不是身体,而是心里的裂痕。
后来,我们迎来了第二个孩子。他的到来,让整个家恢复了欢笑,童稚的笑声回荡在屋内,温暖了我们的生活。孩子六岁那年,妈妈病了。从那天起,我的生活就在“照顾年幼的孩子”与“照料病重的母亲”之间来回奔波。
一年多的病痛,把妈妈折磨得瘦小憔悴。她常常喃喃自语,我却再也听不懂她的心声。我无法代替她承受病痛,只能尽可能地抽空陪在她身边。有时候,我会带着孩子一起去看她,希望她还能感受到家庭的温度。
还好,那段时间小妹也在家中暂住,并且诞下了一个可爱的孩子。
妈妈看着小妹的孩子,眼中露出难得的喜悦。她虽然说不出话,但我们能感受到她的开心。我们让她抱着孩子,让她感受到:这个家,又迎来了一个新生命。
妹妹的孩子满月后,她回去了新加坡——那个她熟悉的地方,那是她的家。她走的那天,我们没有让妈妈知道,怕她难过。妈妈知道吗?我们不得而知。她无法言语,我们也无法理解她的情绪,只能揣测。
我知道,陪伴她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接受了,也尽量坦然面对——那是人生的一部分。
从旅行回来还不到一天,就接到了妈妈骤然离世的消息。
我处理完所有事务,赶回家,把脏衣服一件一件丢进洗衣机。孩子站在我身边,他已不是那个需要抱在怀里的小婴儿。他上二年级了,是个能自己走路、自己思考的小男孩。但他的存在,一直是这个家最明亮的光。
我看着他,心里一阵柔软。他依旧是那么可爱的孩子。我忍不住抱住他,低声说:“我没有妈妈了。”
我哭了。我想,他懂得那种失去最亲挚之人的痛。他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待着,等我松开手,转身继续去做家务。
家务做好后,我便赶往灵堂。不久后,两个妹妹和家人也赶回来了。妹妹们望着妈妈的遗体痛哭不已,她们很难接受这个事实,但终究,一切都成为了现实。
我们都哭了。尤其是小妹,她才离开家不到一个月,怎么也没想到,那一别,竟成了永别。
灵堂里坐满了亲友。妈妈的老朋友、外州的亲人都赶来了。大家一起送她最后一程。
我站在焚化炉前,看着那一团团烟雾升起,妈妈的遗体被火焰慢慢吞噬。不久后,她成了一捧灰烬。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从今以后,我再也没有妈妈了。
今年的母亲节,过得非常平淡。孩子去补习了,而我们,也早已不再庆祝节日。我翻开手机,群组里满是“母亲节快乐”的祝福,我却觉得,这个节日,似乎渐渐离我越来越远。
我知道,孩子的性格和年轻时的我一样,不善表达,不够温馨。但这样也好,不必年年牵挂节日,不必在每一个节日里,反复回忆那一个,早已远去的妈妈。
发布:2025-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