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我最想刪除的一句話是——這不是我的家

公众号:遺落在海角的文學夢

遠嫁,是要付出代價。其中一個代價,就是有家歸不得。特別是在吵架後,憤怒至極駕車離家,車纔到路口,原本燃燒着的熊熊烈火,卻在瞬間轉成一股難以言喻的酸澀,眼淚嘩啦嘩啦地掉。

淚眼模糊中,我握着方向盤,卻不知何去何從。孃家好遠好遠,遠到不能一鼓作氣奔到;也不能打視頻電話嚇到父母;更不想麻煩他人。所以,就只能把車駕到附近的公園,頭趴在方向盤,放聲大哭。

“爲什麼嫁人後,我變沒有家了?”這句話,不斷地在內心放大,盤旋不去。

甚至,我想對兩個女兒說,將來別遠嫁,至少你們想家時,可以隨時隨地回家。我的根只浮在水底,卻無法扎進去。

三年多前,正處於疫情後期。可那些在坐困愁城累積而成的焦慮與不安,卻徘徊在崩潰邊緣。我把兩個女兒當成生命的全部,設了許多規矩,要求她們嚴格遵守。唯有在我眼皮底下做事,纔不至於行差踏錯。

只要她們生病即會緊張兮兮,認爲肯定是哪個環節沒有照顧好。若是她們看電視,甭論節目好壞,我都像個抽風的肖查某,叫她們上去房間;再不然就諸多限制,要她們遠離客廳。孩子們亦無法全然投入去看電視,倒像個小偷似的,深怕笑太大聲,會惹惱我,她們的歡樂時光即會生生遭腰斬。我的焦慮,傳給了她們,繃緊的低壓,無處不在。

那次是我教五歲的小女兒國語拼音,她經常記不住。只是反覆念着A-bang。我在旁罵罵咧咧的,整間家瀰漫着硝煙。恰好理智派在家,三番五次都哄不好小傢伙,也阻不了我,壓抑着的脾氣亦隨之爆發。說着再這樣哭就不要她,那句“不要她”,觸碰到我的逆鱗。

怒火將我最後一絲的理智燃盡。我發瘋似的抱起小女兒,並對捲縮在沙發哭泣的大女兒,歇斯底里地喊着:“你不要她,我要!反正這不是我的家,我們走!”

我告訴他很多次,千萬別把“不要她”說出口,因爲孩子會真的以爲爸爸媽媽不要她,遂而留下陰影。也因,過去被拋下的場景,總在腦海裏無限循環播放着。我不希望孩子亦有如此的經歷。

就站在那個門邊,理智派迅速恢復冷靜,抱住暴怒的我,不讓我們奪門而出。連家公家婆也嚇着了,家婆趕忙在旁勸阻。我們都未曾在他們面前如此大吵過。當時,所有的新仇舊恨,一次過掀翻。“這不是我的家”的感覺,特別強烈,無數次叮囑過自己不可說出口,還是,把它給喊出去了。

“當我聽到你說這不是我的家時,我真的很傷心。我花了那麼多時間給你一個家,但你卻打從心底,不認爲這是你的家。”戰火平息後回到房間,他低着頭坐在牀邊,難過地說道。

我的一句話,否決了他這些年來所有的努力。情緒會過去,但結果會留下,我總算真正體驗到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我深深地傷了他的心。那裝滿落寞的沮喪背影,自此就留在我腦海中,一直提醒着我禍從口出的道理。

而關於他的種種優點,也在腦海裏閃着光。想着孩子和我的生日,他從未缺席過。我的車總是保持滿油的狀態;每個週日,都是他將兩間房間打掃得一塵不染。假期時,也會規劃帶我們去逛街,用更節省的方式,給予孩子們快樂的童年。

能給的,他都盡力做到了。他努力地用行動一磚一瓦打造屬於我們的幸福家園。就這一點,已經足以讓我刪除那句話,千百次。

刊登於2025年2月27日《星洲日報星雲》

#這不是我的家

#388公里的幸福路

#海角散文

#散文

#星洲日報活力副刊

#星雲

#海角小築

#學習是自己的事

#自我療癒的慢慢人生路

#二零貳伍福如蛇纏身強體健年

支持作者
喜欢这个作品?请略表心意。

发布于 2025-06-22

相关内容

遠嫁娘的叨絮日常
新的一年,我最想刪除的一句話是——這不是我的家    2025-06-22
遠嫁,是要付出代價。其中一個代價,就是有家歸不得。特別是在吵架後,憤怒至極駕車離家,車纔到路口,原本燃燒着的熊熊烈火 ...
我也曾經,是個公主    2025-06-22
自從有了網上購物平台,我的歹眼睛,總是不安分地落在各式各樣的東西上,久久回不了神。 這日,又盯住蕾絲腰帶不放。尤其旗 ...

公众号:遺落在海角的文學夢
来自瓜雪渔村的查某仔,在雪兰莪河边长大。徐徐的海风吹走了许多童年的记忆与事物,所以坚持用文字留住永恒的记忆。 自小学 ...
9 则内容,2 人关注,54 个访客。   了解更多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