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赖友兴
孤独大流行(loneliness epidemic)在疫情后成为一个最热门门被研究讨论的课题,根据2024年美国哈佛大学调查报导显示,21%美国成年人感到孤独。自疫情后,美国人独处的时间越来越多,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和朋友一起出去玩,不再像过去几年那样去酒吧和餐馆,也不太可能与恋人同居。
随着时代变迁,许多成年人主动选择独居,理由有工作上已经常与人见面及相处,想享受拥有个人空间的独居时刻、经济压力没法参与社交患上社恐。
而孤独向来也被认为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乡村的青年都纷纷往城市发展,导致许多乡区的老年人独居,只有逢年过节才有孩子孙子回来小聚,但即便城市的老人,孩子们也因忙碌于工作和各种社交活动,导致城市老人也不能幸免于难,与郊外许多银髮族加入独居老人的行列。
在西方国家,2016年的报告孤独的老年人比例在 20% 到 40% 之间。而在中国,则约有三分之一的老年人感到孤独。自新冠爆发以来,许多国家实施了封锁措施,使更多人陷入孤独,而孤独会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早在2009年,卡乔波与霍克利(Caciopp-Hawkley)和康威尔与韦特(Cornwell-Waite)实证研究表明,孤独与认知能力下降、抑郁、免疫功能障碍等问题高度相关,孤独甚至会增加老年人患痴呆症、抑郁症和死亡的风险。
隨著时代的进步,生活模式的改变,近年来,孤独大流行更扩张到青少年群体,按世界卫生组织 (WHO) 定义,青少年是从儿童期到成年期的过渡阶段,年龄介于 10 至 19 岁之间。由于在这一关键人生阶段经历的多方面发展变化和社会压力,青少年容易产生孤独感。一项研究显示,在校青少年的孤独感激增,2012 年至 2018 年间,37 个国家中有 36 个国家的孤独感都有所增加。与此同时,在马来西亚国家健康和发病率调查的结果显示,患病率从 2012 年的 8.1% 上升到 2017 年的 9.3%。青少年孤独感的不断上升会对他们未来的幸福产生深远影响,增加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
马来亚大学社会福祉研究中心(Social Wellbeing Research Centre)首席研究员哈里玛和陈(Hamimah Awang-Tan Chin Lung)2024年的报告显示,我国大量中老年人正在感受到孤独的痛苦,当中又以女性和印度族裔的情况最糟。
该报告数据来自最近的一项全国性马来西亚老龄化和退休调查研究,调查于 2020 年至 2022 年期间进行,揭示了 40 岁及以上马来西亚人孤独感的普遍程度及其相关因素。该研究涉及 4,000 多名受访者,24% 的受访者表示中老年人中孤独感普遍存在,其中女性又比男性更为明显。
该研究还发现,孤独感与独居、缺乏社会支持(包括没有爱心家庭)和健康问题(患有限制性疾病,如中风引起的行动不便)等因素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独居在调查当中占了50%,缺乏社会或家庭支持占52%,健康问题则占了35%。
报告建议我们:(1)需要考虑如何在所有社区推广健康的生活习惯,这包括有意识的饮食习惯、散步或园艺等定期活动,以及鼓励参与社区或邻里活动。参与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改善身体健康,还可以对抗孤立感和孤独感。(2) 报告也突出家庭生活的重要性,与有家人一起生活相比,独居和只与配偶同住的人孤独感风险更高。我国政府并不鼓励独居,早年所实施的政策大都以家庭单位为主,但随着独居者人数的增加,近几年开始出现照顾独居人士,特别是针对独居老人的政策。
如何防堵及减缓孤独大流行的扩张,眼下俨然已经成为全世界的一个严峻挑战。
支持作者
喜欢这个作品?请略表心意。
发布于 2025-09-23
1 comment
’孤独大流行‘是一个新的名称,新的研究课题。
孤独感,独居者的孤单无力,却是长久以来就有的一个状态。
人人都希望有伴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