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小杨的树洞
人海茫茫,如果把全世界比喻成一个巨大的图书馆,哦不,也许是一个图书室,因为人类又渺小得好像宇宙的尘埃那样。那也许是一个狭窄的图书室,呈环绕状,五花八门的书籍齐齐整整地罗列在其中,大概足足有一千层的写字楼那么高!
但是我又想,那些已经逝去的人们还会留在这间小小的图书室吗?我想,是会的,他们的一生不论平庸还是伟大,都会被标签为已经完成的自传,继续留给世人诵读,继续等下一个有缘人发现并读懂这一本书。那就像是精神财富的继承。
人们总想找一个能读懂自己的人,这又是何其艰难。总是懊恼父母为什么不懂我们呢?朋友为什么不懂我们呢?啊,人海茫茫到底懂我的人在哪儿?他几时会出现?唉,寻找一个灵魂契合的朋友或者伴侣恐怕就如在那图书室里找一本标好编号的特定的书,同出版社的不行,同作者的不行,同名的不行,同系列的不行,同语言的不行,同类别的也不行…
人是一本难以读懂的书,有些人表面上看起来是一本摊开的书,里面的内容大喇喇露出来供他人阅读细品,好像看一眼就能够明白他做事的动机和读懂他心里的巧思,但是世界上难道真的会有一本“摊开的书”吗?大抵是没有的,只是有些人比较坦诚、率真,不喜欢做那种弯弯绕绕隐藏着各种秘密内容的书。
但大多数人其实还是一本善于隐藏秘密的日记,他们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和幻想之巅,或许只有同频率的人才有机会一睹其中真容。
我试图读懂他人,到头来发现读懂的也不过凤毛棱角,虽是珍贵但极为稀少。别人试图读懂我,却发现更为艰难。如果要问我是一本由什么元素组成的书的话,我想了又想,也许是几篇充满诗情画意的诗集,再加上几篇没厘头的冷笑话,还有悲伤春秋的emo文案以及经常温暖他人的鸡汤语录。看,单是我这一本书,就元素多得人眼花缭乱,甭说随便翻翻,要细细品味的话恐怕得花十天半个月。
灵魂与灵魂碰撞的火花,也会谱写在相关的未完待续里。要求一个人百分之百懂你的话太难了,如果有亿万分之一的这种可能,那就是你们性格太过相像,这样反而容易产生很多摩擦,太懂对方,更懂对方的劣根性。
反正啊,我们会遇到什么样的人,经历什么样的事,其实是这个名为世界的图书室背后的编辑撰写好的剧本。不管有没有荣幸可以被真正能读懂我们的人发现,我们都要继续在人生这本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痕迹,哪怕无人问津。
支持作者
喜欢这个作品?请略表心意。
发布于 2025-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