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张皓
在甲洞一间图书馆寻“宝”的时候,《局外人》就像自带光芒一般,吸引了我。我对这本书的
初步了解正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一部伟大作品。翻开之后,发现“诺贝尔奖得主”不愧是“诺
贝尔奖得主”!这本书充满哲学,荒诞文学的“味道”,一看就停不下来,我一下子就在两天内
看完了。
此书作者为——阿尔贝· 加缪,是个法国作家。作者以“我”来作为主角将故事拉开序幕。“我”
有一个朋友名叫雷蒙,他因为与情妇发生争执导致情妇的哥哥十分憎恨雷蒙。之后,一群阿拉
伯人(雷蒙情妇的哥哥的同伙)就开始不断跟踪雷蒙,企图把他处理。最后,“我”替雷蒙把一
个阿拉伯人杀死,被逮捕后因为“在母亲丧礼上没有哭泣”而被判刑。
整篇小说都走向一种十分莫名奇妙的风格,或许不是小说本身,而是主角本来的性格。在我
看来,作者把“我”写成一个十分随意,甚至是被社会抛弃的人。“我”在故事当中在母亲丧礼上
没有哭泣,而且还在母亲去世后几天和情人去看喜剧,看完后还做了一系列像是一个丧母儿子
不会做的事。很显然,“我”在这个世界上确实与他人不同,像是一个没有感情并且没有同情心
的一个人。
《局外人》依我看来应该是以社会上一个格格不入的人——或者是说怪人,来描写这个社会
。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作者仅仅只是把一个怪人描写出来吗?在这本书的后记作者有一一为
我们解释。作者加缪先生在这篇后记写道:“《局外人》讲述的是一个毫无英雄主义的自命不
凡、只是愿意为真实赴死的男人的故事。”
这么看来,“我”在这个社会里只想成为一个真实的人,而不是虚伪的。他会把一切他心里的
感觉、感受确确实实的表现出来,而不是把内心的感觉说出来后还不断加以修饰以此来掩盖自
己想说的一切。
书中结尾说到了“我”在法庭上的审判过程。当被问到自己为什么送母亲到养老院的时候,他
就表达说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去照顾她,而且她在养老院也过的很好。就因为这句话以及在丧
母后做的一切不寻常行为,检察官就以此来批判他是个没有良心的人,才犯下了罪行。
他可能只要回答:“我伤心过度”或是“爱着母亲”就能挽回局面,不过他还是选择了说真话。从
这里可以看得出“我”其实是个正常人,只不过不知为何“太真实”却害了自己。
正是因为这个社会的人们不说真话;正是这个社会的虚伪,才会让我们阅读《局外人》的时
候感觉“我”是个怪人。
他是一个正常人。
那么在这个社会怎么做个正常人呢?说到底,还是得做个虚伪的人才能在这个社会上活着吧
发布:2024-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