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地,有饭吃吗?

公众号:陆国良

十天的欧洲之旅遇到最大的问题是比较难找到米饭,喜欢快餐如炸鸡,汉堡和比萨的儿子,吃了两天就开始讨米饭了。稀少的米饭则成了珍贵的食物,商人理所当然地将价格提得老高,仍然门庭若市,有些地方还排长龙。尤其是靠近巴黎圣母院的一间越南餐食店,更是满座到需要排个半到一小时才等到。坐下点餐时才发现只有面食,但面食也是儿子喜欢的食物,一碗叫价十五欧元不等,脑里快速数算到十五欧元可在家乡买下十人份的面食,令人咂舌。心想为了情绪价值,还是将所有的消费顾虑暂抛诸脑后。在离开爱丁堡前也带他们享用了当地著名的泰国餐食,儿子感到很满足,接下来的每一餐他都讨米饭或面食了,当然我们俩尽量让他满足已习惯的食物。

对于华人而言,情绪价值似乎是一个很陌生的词,殊不知都包含在食物里吗?当外婆还在世时,每次见到她第一句话就是 ’你吃饱了吗?’然后她就会习惯性地打开雪柜,从水果篮里摸出我最爱的枇杷,洗一洗就递给了我。如果我还没用餐,就会提早去准备午晚餐,定要我和父母留下来用餐。如今只身在国外,购物车里总是少不了我心爱的枇杷,就算是熟透了还是会买回家,一两天内解决八到十粒的枇杷当饭果腹。这还可算简单,感恩没有一定需要八珍汤来安慰自己离乡背井的苦楚。

外国月亮比较圆吗?也不见得。就是和我们的不一样。蛙鱼都会记念回家的路程,更何况我们人呢!记得数周前参于一位同事的退休饭局,吃的是爱尔兰人的普遍美食,充其量就是将西方的三道菜品结合为一道,既集开胃菜,主食和甜品一起享用。食物的呈现很有创意,也非常提食欲,但本身就不喜欢将不一样性质的食物摆在一块的我,并不是特别欣赏。爱尔兰的同事们却吃得津津有味,而且也有许多人订座来用餐。也许很多时候并不是食物本身的魔力,而是食物或环境所提供的情绪价值吧。

半年没见到太太和儿子,旅行结束后,情感上仿佛又回到了初到爱尔兰时的那般孤寂。同事问我旅程是否开心,一时半刻竟答不上一个所以然来,嘴里忽然冒出来一个“我生气”的情感词汇来,吓了大家一跳,开会时大家的眼咕噜不解地等着我继续说。“应该是又想家了,所以才生气。” 大家似乎松了一口气,安慰说这是正常的,与家人分开确实对我是太难了之类的话。接下去的几天同事们都各别地慰问我,希望我的情绪可以过得去,实属感动。

还有一个月时间就举家回乡,结束这短暂的旅居生活了。好友听了也高兴明年春节可以一起聚集分享了。想想自己还是没有长期离家的本事,只因对家人的牵挂。但我还是对自己当初出走的决定没有感到后悔,毕竟这成了值得一生回忆的一段奇特旅程,在短时间内在欧洲五个国家里留下足迹,为太太和孩子完成了他们的旅行愿望。我答应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还是要努力到世界的每个角落游走,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创造不一样的情绪价值。

发布:2024-12-08


公众号:陆国良
砂州人,现任于古晋中央医院精神部。喜欢涂涂写写,为记录心情故事;游游荡荡,为寻找灵感。希望为每一个故事,增添更多的色彩。
35 则内容,15 人关注。   了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