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动婚姻

公众号:陆国良

最近接触一个案让我十分感慨,女孩年近三旬,已为人妻,只是夫妻关系并不融洽,时常闹冲突。两人的价值观也非常不同,在多方的事上都无法达成共识,如今已分开并闹离婚。女孩是在一次冲突中伤害自己才会被带来咨询的,她也短暂地呆过精神病房,开了药但没根据指示来服用。出院后我跟进了两次的外诊发现,原来女孩从小就有注意力匮乏与过动症的症状(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因为学业上的成绩还算不错,又聪明伶俐,所以父母并没有觉得不妥,只是父母都认为她十分任性,不听劝,性格非常冲动又没耐性,当她纯粹是顽皮和叛逆,希望打打骂骂就过了。

女孩早前也完成了文凭教育,在新加坡打了几年的工就回来结婚。只是没想到她的任性和冲动竟也带进了婚姻,造成两夫妻间许多的隔阂,彼此筑起了深厚的墙,彼此不再聆听,更多的指责。我给她开了药方,她报告了药后的许多改善:

  1. 比较有耐心了:以往会在等待或排队时一直询问,现在可以在候队时静静地浏览着她的手机。在婚姻上也显得比较冷静和耐心了,愿意给丈夫更多空间和时间来考虑他们之间的问题,不再像药前那般急躁,总要丈夫立刻给予回应。
  1. 思考清晰了:比较可以冷静地思考问题,不再像以往般混乱无序。可以更多从丈夫的角度去考虑事情。她表示过去很亏待丈夫,深深地伤害了他,明白丈夫为何无法再接受她。 
  1. 可以选择静态活动:过去总是无法集中完成静态的活动如阅读,而现在可以好好地阅读。以前选择玩些画面转换迅速的手游,药后选择画面静止的解迷题。
  1. 注意力加增:过去都无法好好地看完一部戏,最多十分钟就开始离开,如今的注意力可以增至三十分钟,并有了质量上的改变。
  1. 情绪上的控制:她还是会对一些事情觉得难过和失望,但不会再像以往般伤害自己,动手打人,高嗓喊叫等极端行为。

令我感慨的是如果女孩可以在早期就诊断出注意力匮乏过动症并及早接受治疗,他的人生是否就会完全不同呢?就以她的聪慧而言,我想她是可以达到更高的学业和事业造诣,不敢妄测她可能出现的婚姻路线,但我相信就以她药后的醒觉能力,绝对是可以比现在更好的。

这也让我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今快速的生活节奏,加上多重荧幕使用和速食文化的侵蚀是否让过动和注意力匮乏症的问题蒙上了多一层的面纱呢?答案是肯定的,尤其是出生于多重荧幕年代的孩子们。从科学的角度,如果父母不遵循美国儿科学会对荧幕使用的建议或指南,孩子未来出现多动症和注意力匮乏的风险就会大大地加增了。

其实现实中要真正做到零荧幕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也不实际。身为父母的我们自己都很常机不离身,不以身作则要如何说服孩子跟随呢?再者,有很多的教育体系都开始将多媒体和资讯工艺纳入正统的教材,或至少将它变成有效的教学工具之一,所以家中的荧幕之争绝对是这一代人的大坑。

以下就是美国儿科学会给予的劝导要与大家分享,希望从一开始就做对,接下去的就相对容易些。

1. 18个月以下婴儿

  • 避免使用电子屏幕(视频聊天除外,如与家人通话)。
  • 婴儿的大脑处于快速发育阶段,需要与真人互动,而非被动观看屏幕。

2. 18个月~2岁儿童

  • 如果父母选择让孩子接触数字媒体,应选择高质量的教育内容(如适龄的互动学习节目)。
  • 父母应陪同观看,帮助孩子理解内容,而非让孩子独自使用屏幕。

3. 2~5岁儿童

  • 每天屏幕时间不超过1小时,且应选择教育性、互动性强的内容。
  • 避免快节奏、分散注意力的节目(如某些短视频或广告)。
  • 优先保证充足睡眠、户外活动和亲子互动。

4. 6岁及以上儿童

  • 父母应设定合理的屏幕时间限制,确保不影响睡眠、运动和学习。
  • 鼓励健康的使用习惯,如:
  1. 避免睡前使用屏幕(蓝光影响睡眠)。
  2. 优先选择创造性、教育性的内容(如编程、绘画软件),而非被动消费内容(如无限滚动短视频)。
  3. 设立“无屏幕时间”(如家庭聚餐、睡前1小时)。

学会的总体原则是:

  • 屏幕不能替代现实互动:儿童的发展依赖真实的社交、运动和探索。
  • 内容比时长更重要:高质量的教育内容比无意义的刷屏更有益。
  • 家长应做好榜样:减少自己的屏幕使用,增加亲子互动时间。
  • 建议父母根据孩子的个体情况调整,并关注屏幕使用是否影响孩子的情绪、睡眠、学习和社交能力。

如果孩子们还是在荧幕的使用上特别较劲,影响了家庭关系,千万别掉以轻心,请考虑接受辅导或心理评估,尤其是怀疑孩子有过动或注意力匮乏,更应毫无犹豫地寻求帮助,因为及早治疗可以改变孩子的人生轨道。

支持作者
喜欢这个作品?请略表心意。

发布于 2025-07-06

相关内容

鹿绒文化选集
社交媒体的崛起    2024-09-01
从2010年到2023年,社交媒体的迅速增长和转变确实代表了全球通信和商业实践的重大变革。最初,社交媒体只是用于网路联系和个 ...
对社交媒体的依附    2024-09-23
社交媒体的使用不断加增对社会、个人和职业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毕竟,它促使了依附行为的形成,亦导致注意力持续时间缩短 ...
社交媒体的多方面影响    2024-09-29
身为人类的我们是群体性动物,需要周围人的陪伴才能在生活中茁壮成长。与他人的连接对我们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 ...
各人与社媒的关系    2024-10-19
在设定界限之前,大家首先需要评估自己与社媒的关系。分析你的使用模式和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否则,你设定的界限将无效,无法 ...
依赖与适度使用社媒    2024-10-27
依赖和上瘾社媒可能会影响和妨碍大家有效设定界限的能力。如果我们不确定自己是否沉迷于社交媒体,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判断: ...
与社媒设限之策略    2024-11-11
想与社媒设限就需要面对和克服种种的障碍和诱惑。首先,大家必须察觉并对自己的社媒依赖和诱惑有一定的认识。在前文,我们已 ...
七日与社媒设限计划    2024-11-18
这章将介绍一个详细的七天计划,旨在帮助你减少对社媒的使用。每一天都会针对特定方面来设定边界。从周一开始最为理想,并在 ...
成长的需要    2024-12-08
今天好不容易拿假,送孩子上学后回到家看到冰箱门上的小贴纸。这是孩子五年前小二的午餐通告,太太收到今天因为他把“明” 字 ...
健康自顾的年代又来了!    2024-12-28
中古世纪前许多人因不知名的疾病而命丧黄泉,平均岁数并没比现今的人长。虽当时医药不昌明,但人人自顾,生活多有规律,加上 ...
过动婚姻    2025-07-06
最近接触一个案让我十分感慨,女孩年近三旬,已为人妻,只是夫妻关系并不融洽,时常闹冲突。两人的价值观也非常不同,在多方 ...

公众号:陆国良
砂州人,现任于古晋中央医院精神部。喜欢涂涂写写,为记录心情故事;游游荡荡,为寻找灵感。希望为每一个故事,增添更多的色彩。
46 则内容,24 人关注,177 个访客。   了解更多 ≫

6 comments

海 角 July 9, 2025 - 12:43 pm

如果我不是從小自卑躲進圖書館裡看故事,學會以天馬行空的想像來療癒自己,估計我也是會屬於高敏感和過動兒的一種吧~

因為我總覺得體內很多細胞呼喚我做東西。🤣

陆国良 July 13, 2025 - 1:32 pm

彼此彼此,我曾一度将图书馆当作游乐场,直到发闷为止才开始静下心看书。其实轻微过动儿是可以透过静态训练来加强注意力和运动来缓和过动细胞,如今多重荧幕使用复杂化这个问题。

海 角 July 13, 2025 - 4:09 pm

我也有在懷疑著小女兒有輕微過動的情況。她經常無法安靜下來做某些事,可是,經過長時間看漫畫和書籍,卻使她開始能記住老師交代的事和安靜下來做功課。但一旦刺激到時,又會瘋狂打自己和刮巴掌,前不久才打到自己有點點瘀青。所以,現在她又開始打自己時,我又得學習轉個方式,讓她可以冷靜下來。才知道,陪伴孩子度過煎熬期,比自己成長更難熬。

Wee Gwek Ng July 10, 2025 - 12:18 pm

这是给现代父母的一个警钟。
无奈的是,大家对手机/平板电脑屏幕的过多使用,看成是家常便饭!
最常见的是:婴儿一哭闹,家长就把电子荧幕推到小娃儿面前!
三岁小孩熟练地操作手机屏幕的状况,更是司空见惯!一个四岁小孩说,我吃饭时一定要看着手机才会吃得下!!!

陆国良 July 13, 2025 - 1:40 pm

确实是挺令人担忧的,我自己的孩子看到身为父母的我们用荧幕来开会时或上课时,就会辩护说我们大人自己都时常用荧幕,怎么就要求他们放下。很多时候都得苦口婆心地解释,并抑制自己手机的使用。我甚至挑战孩子如果可以像我们这样花点时间写文章,就可以合理化荧幕使用。哈哈。不过还是得控制:)

Wee Gwek Ng July 13, 2025 - 2:15 pm

对对对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