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心棲
有時候,我們不是不知道該怎麼做,而是害怕自己真的能做到。害怕一旦動身,就得與熟悉的痛、習慣的等待說再見。
我常常想:那些遲遲寫不出來的話、走不出去的情緒、說不出口的痛,是否其實只是因為,我們正在等一個不會離開的人,一個能陪我們一起走進去、又走出來的人。
「你準備好了嗎?」
或許,這句話不是別人問你的,而是你內心那個小小的你,一直在輕聲問自己。那個坐在角落、眼神閃躲的小孩,他其實從來沒消失過。他只是一直等待,一句允許,一個眼神,一扇不會關起來的門。
曾有一位讀者問我:「有人會因為寫太久、寫不出來而感到焦慮嗎?」那讓我想起好多準備進入自我整理旅程的個案——是的,會有,而且不少。但這些人,往往在第一面見我之前,就已經悄悄轉身。他們會選擇那些更有儀式感、更快速止痛的方法:靈性課程、占卜、身心靈療癒……而非願意慢下來,陪自己穿越那場內在風暴後,散落一地的真實。
我從不抱著來訪者渡河。我只會告訴他:「水不深,你可以的。」我教的不是解答,而是讓他重新找回自己節奏的方法。呼吸、感覺、浮沉——不靠我帶著游,而是靠他自己開始游。
這樣的陪伴方式,常常不被理解。有時我聽見別人說:「不就說說話,聊聊天,為什麼要收錢?」「你又不是心理師,也不是精神科醫生。」「現在這個時代,找朋友聊聊就好了吧?」甚至有人半開玩笑地說:「你又不是長得怎麼樣,真的會有人找你嗎?」
這些質疑初聽不無道理。心理陪伴在我們的社會裡,是個模糊地帶:不是醫療、不是宗教、也不是玄學。起初我透過塔羅牌引導對話,後來使用更具心理引導性的工具,但仍然被誤解為占卜師。這些誤解反映的,是一整個社會對「非醫療型心理支持」的陌生與抗拒。
我也曾懷疑自己:這樣的工作真的是一份職業嗎?真的會有人願意為「陪伴」付費嗎?直到有次我跟一位中醫師說:「我不敢讓別人推拿,因為太痛了,我寧願自己按。」他笑說:「你知道你按的地方根本不是重點,方法也不對。」那一瞬間,我懂了:很多人面對內在痛點,不也正是如此嗎?
我們總想靠自己撐過、靠意志壓過創傷,甚至用「還可以啦」「就這樣咯」來敷衍自己。那種「撐著」,其實是一種無聲的求救。不是不痛,是太怕被碰觸;不是不能說,是覺得說了也沒人會懂。
而我能提供的,不是答案,而是一種空間。允許情緒存在的空間,允許自己走錯、哭泣、沉默的空間。我們一起等待那道門在對的時機自動打開。
有人來了。他們準備好了。他們願意敞開,願意探問自己的內在,願意走向未知的自己。他們是我口中的「準備好渡河的人」。
像一位學員欣怡說的:「我只是覺得自己很吵,腦袋裡一直責備自己。」她不覺得自己有什麼大問題,只是單純累了。最大的改變,是她學會對那些聲音說:「我知道你又來了,我陪你一下。」她開始寫日記,開始學習一個人去咖啡館坐著什麼也不做,開始容許自己「什麼都不是」,卻還是可以被好好對待。
也有學員阿哲,一開始就說:「你可以教我怎麼讓自己不那麼沒用嗎?」他以為陪伴是一種「修理」過程。但後來他說:「我開始懂了,原來不是你要給我答案,是我願意開始陪我自己。」他開始主動和過去疏遠的妹妹聯絡,開始重新整理自己的居家空間,每一項小事,都在為自己重新立下一句內在承諾:「我不再把自己留在過去。」
也不是每個人都願意改變。有位叫小喬的學員,每次來都說自己痛苦,卻總是拒絕任何新的角度與可能性。她說:「我知道啊,可是我做不到。」她用「沒有人懂我」當成防衛,最後選擇離開。她的痛苦不只是感受,更是一種身份——她寧願保有受傷的角色,也不願失去它。
那時我明白了:心理陪伴不是改變一個人,而是等待一個人願意啟程。有些人不是沒路走,而是還不願邁出第一步。他們站在原地,不是因為迷路,而是因為過去的創傷讓他不敢再相信未來。
有一次,我陪一位年過六十的母親談話。她說:「我這輩子從沒為自己活過,現在想改,會不會太遲了?」那句話讓我久久無法平靜。誰說啟程有年齡限制?當她終於願意把一生的委屈說出口的那刻,我看見了重生的可能。不是從頭開始,而是從心開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節奏。有些門,不是你幫他開的,而是他自己準備好後,才會自己打開。有些破裂,也不是你可以縫合的,而是對方願意在裂縫處重新栽種出一朵花,那才是轉化的開始。
所以,我只陪那些「自己準備好」的人。因為陪伴從不是干預,而是尊重。不是強行拉走,而是靜靜守候。
我常說,我不是心理師,不是宗教導師,不是療癒師。我只是,一個靜靜站在岸邊的人。當你游累了,當你不想再說「還可以啦」,你抬頭,就會看見:有一個人沒有走遠。
他不急,也不評判。他等你回頭。
因為在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人在等你——等你相信,你值得被陪伴。
所以如果你準備好了,那就從一句真話開始吧。寫下一句你對自己的承諾、說出一段你想說卻不敢說的話、或只是靜靜地問問自己:「我還好嗎?」這裡,有人等你。
我們每個人都值得被等,而這等候,不是因為你特別脆弱,而是因為你特別值得。
當你走過黑夜,會發現並不是黑暗那麼可怕,而是孤單才讓我們退縮。如果那盞燈還沒亮,那就成為自己的燈;如果岸還看不見,那就先相信:岸存在。因為這趟旅程,不是修復,而是回家。而有人,始終站在那裡,不急不趕,只為見你一面。

发布:2025-05-22